【鄉村振興】鄉村產業發展5大模式
1.強勢農業型
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突出先進裝備應用,發揮組織化程度高、規模化特征突出、產業體系健全的優勢,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商品糧保障能力。作為我國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黑龍江農墾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為主線,推動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2018年12月,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正式成立, 標志著黑龍江墾區從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整建制地轉入集團化企業化經營管理體制。北大荒現有耕地4448萬畝、林地1362萬畝、草地507 萬畝、水面388萬畝,下轄9個分公司、108個農(牧)場有限公司, 978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8.2%,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2%,居世界領先水平。北大荒集團糧食生產連續9年穩定在400億斤以上,實現“十六連豐”。
2.功能拓展型
通過拓展產業功能邊界,打破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藩籬,實現產業融合、優勢互補,以新的產業形態滿足新的市場需求。四川省金堂縣始終將延長產業鏈、促進三產融合作為發展特色鄉村產業的命脈,對壯大第一產業、聯動第二產業、開發第三產業予以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以實現三產之間相互促進的有利局面。金堂福興鎮園覺寺村引入浙江企業發展鐵皮石斛產業,不僅開發出鐵皮石斛有機鮮條、鐵皮石斛花、鐵皮楓斗等產品,還通過與種植基地周邊農戶合作(農戶以房入股作為民宿)發展康養產業,形成了“一三互動,農旅結合”的模式。2018 年,金堂縣入選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3.鏈條延長型
通過深挖主導產業增值潛力,促進農業產業鏈前延后伸,把農資供應、農業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環節連接起來,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生產經營格局。云南省元陽縣是世界文化遺產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的核心區,擁有17萬畝梯田資源。通過推動規范梯田紅米的種植標準,元陽縣推動了紅米生產的標準化。在生產規模化方面,主要以梯田紅米種植戶為主體,糧食局牽頭成立梯田紅米專業合作社,通過與縣糧食購銷有限公司合作,大力發展合作經濟,再依托電商產業園深加工,共同形成“農戶種紅米——合作社收紅米——糧食購銷公司初加工—— 電商平臺精深加工賣紅米”的模式。通過企業拉動建立品牌平臺, 依托縣糧食購銷有限公司將梯田紅米作為電商銷售商品進行打造,注冊了“阿波紅呢”和“元陽紅梯田紅米”兩個商標,元陽梯田紅米有機轉化認證和元陽梯田紅米有機轉化產品認證兩個有機認證類別,形成了哈尼梯田紅米的產品品牌。在銷售方面,充分利用成立的元陽縣云上梯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紅河元陽梯田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自建“元陽商城”電商銷售平臺,先后與中糧集團等電商平臺公司合作,帶動了更多小電商平臺公司銷售梯田紅米,形成了電商大平臺帶動電商小平臺銷售梯田紅米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幫助農民脫貧解困,增加農民收入,繁榮了農村經濟。
4.區域發展型
依托當地資源,培育發展優勢主導產業, 帶動鄉村產業發展,促進本地農民就業增收。山西省將“一村一品”“一縣一業”作為發展特色農業、夯實縣域經濟基礎的切入點和總抓手,打造了萬個“一村一品” 專業村、60個“一縣一業”基地縣。目前,專業村50%的農戶從事主導產業以及相關經營活動,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的55%以上來自主導產業;基地縣主導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0%以上,涌現出平遙牛肉、太行小米、呂梁紅棗等一批區域品牌,在農產品品種多元化、經營方式多元化方面都形成了鮮明的山西特色。福建省古田縣以銀耳富民興縣,實現銀耳產量占全國90% 以上,全縣70%的勞動力、70%的農業總產值、70%的收入與銀耳等食用菌產業相關。全國還有一些地區也探索通過建設產業園區、特色小鎮、淘寶村等,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5.集體帶動型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揮“統”的優勢,通過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帶領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村二三產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村集體,利用良好的生態本底和自然風光,盤活村集體閑置林地和流轉耕地,整合財政資金200萬元和扶貧資金50萬元,與“大眾農業觀光合作社”以股份合作社形式聯合發展鄉村旅游。2018年實現村集體收益21萬元,其中,資金入股實現收益15萬元,土地入股實現收益6萬元,為全村558位集體成員每人分紅200元。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特色小鎮規劃,要注意哪些問題?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