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需要從這6方面入手
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視和投入力度的加大,鄉村環境和農民生活得到較大改善和提升,但仍然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缺“人”,農村“空殼”現象不容忽視,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亟待加強。二是缺“錢”,村集體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抗風險能力弱。三是缺“規劃”。一家一戶的農業小規模經營,難以實現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生產。四是缺“觀念”,安于現狀,小富即安思想仍然存在。五是缺“便利”,教育醫療、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資源相對匱乏落后。
1、組織靈魂化。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最核心的是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凝聚鄉村振興強大力量。一是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村黨組織建設,完善選人用人制度,選出一批有信仰、有理想、有事業、有激情、有境界的“五有”新村干部,帶領農民致富。二是以待遇吸引人。提高村干部待遇,暢通職業上升渠道,推進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和其他村干部職業化管理。三是以感情留住人。優化人才返鄉創業就業政策,進一步支持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和退役士兵等各類人員返鄉下鄉創業,推動更多人才、技術、資本等資源要素向農村匯聚。四是以制度管理人。推進農村網格化管理,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五是以考核激勵人。完善村干部管理考核制度,讓村干部得到社會認同,以此增強村級班子的集體榮譽感和組織歸屬感,匯聚干事創業正能量,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組織力。
2、村莊園林化。把鄉村按園林化的標準來設計打造,融合鄉村旅游業,完善配套設施,提升鄉村品質,打造產業化高品質鄉村生活。一是規劃在先。探索由區級統籌制定鄉村規劃,與城鎮規劃相銜接,推動現代因素與傳統農村因素相融合,突出農業生產、農村居住、農耕文明傳承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功能,讓人彷如置身小橋流水、郁郁蔥蔥的景觀園林中。二是因地制宜。遵守因地制宜原則,立足自身發展水平、文化、人文、歷史等資源,將鄉村優美環境、人文風俗、歷史文化、特色資源等在空間上進行集中和集聚,突出特色產業發展,增強鄉村的內生發展能力。三是產業融合。借鑒博山區和尚房村的例子,通過“鄉村旅游+扶貧”的路子,成功打造紅葉柿巖景區,不但實現了村莊園林化,也全面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質量。
3、農田田園化。即把現代技術、設施、管理、人才以及金融、服務等現代元素注入農業,打造高效高質農業,讓農田成為農業高效生態的田園。一是打造高標準農田。加大投資改善農田土質,建設“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澇能排、旱能灌”的高標準農田。深入推廣糧食種植“十統一”模式,加快推動農業機械化,推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二是優化農田建設。通過改田成景、改田連水、改田連片,將荒地變為農田,用農田連接村落、優化農田布局。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新型經營主體向高標準農田聚集,打造農業采摘、農耕體驗、旅游休閑“一條龍”的田園綜合體。三是發展鄉村旅游。通過改地成景、改頭換面、改田連村,盤活利用零星分散存量建設用地,優化村莊空間布局,形成鄉村獨特風景地貌,提升鄉村旅游“吸引力”。
4、經濟集體化。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一是探索農村經濟“集體化”。探索新時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以村為單位組建集體經濟公司,村黨支部書記、主任、董事長一人兼,村支部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監事長一人兼,深入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二是實現公司“無風險經營”。嚴格依法管理,實現公司利潤最大化。以公司為載體,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村自我“造血”功能。三是實現農民增收“結構化”。通過加速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擴大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提高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引導更多的農民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盤活農村資源資產,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與運行機制,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5、環境生態化。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堅持生態優先、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科學布局,高標準做好鄉村規劃,解決好“鄉村怎么建”的問題,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目標。一是實施五化工程,解決農村形象問題。開展農村硬化、亮化、綠化、凈化、美化工程,一體化綜合整治農村環境,提升農村形象。二是實施雨污分離,解決污水排放問題。在農村實行雨污分流改造,建立合理有效的排污系統,解決農村污水直排的問題,雨水可以通過雨水管網直接排到河道,生活污水則通過污水管網收集后,送到污水處理池進行集中處理,有效防止水源地污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是實施分類處理,解決垃圾污染問題。探索高溫好氧堆肥技術,利用微生物降解垃圾中有機物,使垃圾達到無害化、減量化的目的。實施生物質氣化技術,解決農村秸稈、柴草、谷殼等有機廢棄物垃圾。實施蚯蚓堆肥處理技術,對有機固體廢物作進一步消化處理。實施厭氧發酵技術,通過微生物發酵作用,產生沼氣,循環利用。四是加大植被覆蓋,提升農村生態質量。將“美在家庭”創建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合理規劃院內、院外、巷道、主干道、連村路景觀植被,加大植被覆蓋面積,打造“室內有花,院外有綠,巷道有景,一村一品”的農村人居環境。
6、生活文明化。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必要條件,要推動鄉村生活文明化,一是保社會治安穩定。依托大數據平臺,開發智慧鄉村、人臉識別等數據工程,實施網格化管理、視頻監控全覆蓋,保證農村社會治安穩定。二是強農村網絡布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加快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要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搭建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村級配送點,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三是抓農村鄉風文明。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倡導文明新風,實施一村一墓,推進以孝德工程、喪事簡辦、婚事新辦,遏制陳規陋習,讓鄉村吹滿文明風。四是謀互聯智慧鄉村。推動公共服務資源覆蓋農村,確保水、電、暖“三通”,客運、物流、外賣服務“三達”,改善鄉村醫療、養老、教育條件,增加休閑、體育、娛樂、金融等配套設施,打造城鄉聯動的農村生活服務網絡。五是優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好歷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入發掘鄉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運用現代手段,保留原始風貌和生態肌理,保護鄉土文化特色,保護鄉村社會價值體系和集體情感記憶,打造鄉土的、健康的、休閑的、歷史的鄉村,使鄉村成為守望鄉愁的重要依托。完善鄉村文化基礎設施,推進鄉村文史館、文化站、文化廣場、農家書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廣播電視戶戶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將鄉村建設成為群眾的精神家園、人文家園、和諧家園。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做好觀光休閑農業規劃,還得有創意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