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街區旅游開發模式的初步探索
一、歷史街區的概念與特征
歷史街區指在古城鎮中,歷史遺跡較集中,且完整地保留了某一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區,它可以由一條街或幾條街所組成。一般來說,歷史街區具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點:
(一)獨特的地段風貌。歷史街區能反映一定的歷史和社會情況,有其自身的特點或具有典型性。
(二)豐富的歷史遺存。歷史街區內保存有一定數量和比例的物質實體,如歷史性的建筑物等,它們是對歷史信息的真實記載,是體現傳統街區整體風貌、烘托街區歷史氛圍的主要因素。
(三)淳樸的民風民俗。歷史街區是當地居民生活的場所,是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這種富有特色的原有生活方式可體現出該地區的民俗文化,如地方文藝、民間風俗、傳統服飾、飲食文化等。
歷史街區除了具備這些共性外,還有其個性,各地的歷史街區正是以其獨特的魅力來吸引游人。
二、歷史街區旅游開發的“三維坐標”
1、X維:街區功能的空間規劃及風貌改造
我國歷史街區的形態主要有兩類:一類為街巷空間(線性空間),另一類為廣場空間(塊狀空間)。前者是歷史街區主要的空間形式,它具有方向性,起著連接街區各部分之間的作用,兼有生活空間和交通空間兩種角色;后者,在我國傳統的歷史街區中較少獨立采用,而是往往依附于街巷空間,并非像西方的廣場作為一種主導空間存在,在現代生活中對廣場這樣公共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考慮在街區增加廣場或對現有廣場進行適當改造,適應現代人群的需要。
無論是線性空間還是塊狀空間,公共性是它們的共同特征,由多元復合形成。既包含建筑、街道、環境和基礎設施等物質元素,又具有民俗、歷史存在情結等文化因子。二者相互依附,前者是基礎,是外部表現;后者是升華,是精神內涵。因此,必須在遵循其歷史文脈的前提下,對其重要遺存的分布肌理進行梳理后,方可進行商、住及旅游的功能規劃,以此確保歷史風貌重點保護區、歷史風貌控制區、歷史風貌延續區、歷史風貌協調區的規劃合理性。
對歷史街區的風貌改造,首先應對其進行現狀評價,包括高度、質量、產權、商業店面及外掛設施等。然后在此基礎上對現狀建筑分類評估,包括A類建筑(文物建筑、保護建筑類)、B類建筑(保留整修類)、C類建筑(改造類建筑)、D類建筑(拆除類)。最后,從歷史街區景觀的連續性、歷史建筑傳統元素的修復、與傳統風貌不協調的新建筑的整治、商業店面和牌匾的整治、建筑外掛和基礎設施的整治這五個方面著手具體的操作。
2、Y維:街區歷史文化的挖掘和旅游互動
從旅游價值的角度看,歷史街區具有很強的優勢。歷史街區本身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較強的歷史文化氛圍,記錄了城市一定時期的發展,并至今仍體現著特定的人文環境和風俗習慣,成為了城市歷史文化的一個“縮影”,是寶貴的旅游資源。通過合理的開發和嚴格的管理,不僅可以處理好保護和開發的關系,還可以取得更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等綜合效益。
在對歷史街區文化挖掘的基礎上,進行旅游開發主要從總體定位、旅游產品體系及項目策劃、旅游營銷、旅游容量的控制幾大方面進行研究。
3、Z維:街區利益相關者協調機制
利益相關者理論起源于管理學,20世紀末在旅游研究中得到廣泛響應。該理論認為:“任何一個公司的發展都離不開各種利益相關者的投入或參與,企業追求的是利益相關者的整體利益,而不僅僅是單個主體的利益。”其核心理念對解決歷史街區旅游開發過程中所涉及的眾多群體和部門之間的利益糾紛具有實際的操作意義。
歷史街區旅游發展中的利益主體呈現多元化和多層次特征,利益關系非常復雜。一般來說,其利益主體主要包括當地居民、管理者(當地政府)、旅游投資者及經營者、游客。歷史街區進行旅游開發后,有些部門或個人的利益有了調整,因此必須采取恰當的利益協調機制。只有各利益主體相互協作、融合,使旅游利益主體的利益觀念、行為和相互關系調整到一種和諧的狀態,才能實現各主體的共贏和歷史街區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三、歷史街區旅游規劃設計的“十化手法”
(一)人性化
歷史街區的參與主體是人,因此,無論從功能布局、動線設計、路面鋪裝、建筑立面、公共空間、經營業態、配套設施等硬件設施,還是從商業服務等心理需求,都必須以人出本,滿足人的全面需求。
(二)文化化
文化是歷史街區的靈魂和吸引核,是打造歷史文化名街的著力點。文化對街區品質的提升,以及歷史文化名街的打造,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文化能豐富街區業態、提升街區服務品質、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等。綠道聯合認為,以文化為媒打造歷史文化名街,必須是實實在在的文化,是能落地運營的文化,并且能滲透到街區的機理中,有效激活街區活力,如:
文化內容: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和56個民族,使我國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及其豐富,歷史遺跡、名人文化、歷史傳說、民俗文化、文學作品等等都是可用于旅游開發的重要旅游資源。
開發類型:文化展示方式呈現多樣化,如歷史遺跡展示、傳說演藝、情境雕塑、情趣小品、文學作品長廊等等。
綠道聯合創新:依據現有文化展示類型,提出了故事連環畫形式,如“鹽業百態圖”,就是將鹽城的鹽文化發展史用百米長卷形式加以展示;提出第五面的概念,即除了在建筑內部進行休閑化打造外,更充分利用建筑外墻、頂層和地面等,利用壁畫形式展示地區特色文化等等。
(三)景區化
旅游是商業活動的催化劑,是街區品質提升的重要手段,用景區化手段發展商業街,能豐富街區的休閑業態,提升街區的休閑氛圍,為居民及游客提供良好的休憩場所;用景區標準完善基礎設施,能提升街區的經營環境、基礎服務設施和服務水平,增加吸引力及滿意度。
街區類型不同,景區化打造手法也各不相同:商業街更強調人氣,這類商業街品質提升時可更多的注入旅游元素,在開展商業的同時更多的關注旅游發展,增加街區的娛樂性;居住型街區則強調環境的舒適度,這類街區用旅游手段打造,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街區的環境,增加舒適度,提高居民及商戶的滿意度;行政區、經濟區等類型的街區,服務對象不是普通大眾,僅限于街區內的從業人員,因此旅游在其中所占比重更小,游樂項目的設置應以服務對象需求為基準,依據其需求改善環境、設置游樂項目等。
(四)休閑化
旅游正面臨由觀光型向度假型的轉化升級,休閑化將成為人們追逐的重點,參與性、體驗性越來越受青睞。對歷史街區進行休閑化打造,指的是對休閑業態的調整,以及休閑設施、休閑活動、休閑空間的布局配置。休閑業態的調整主要包括“調整商業結構”“業態休閑化提升”和“休閑項目引入”三個方面。
調整商業結構:依據街區檔次、服務對象需求特征等引入商品。不同類型商業街業態結構調整方式不同:綜合型商業街區,可將同一類商品集中經營,打造商圈內不同類型特色街;長街型則需突出產品多樣化、特色化;居住區則更多的是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服務。
業態休閑化提升:打破固有的買賣模式,引入多種休閑業態,增加人們的休閑體驗,從而擴大消費購買方式。
例如:位于靜安區北京西路1829號的新華新概念書店,它打破了傳統書店的模式,以圖書販賣為主體,加入咖啡餐飲、文化沙龍、影視播映等多種休閑項目,為人們營造了一個充滿人文藝術氣息的文化體驗氛圍。
休閑項目引入:休閑娛樂項目是每個景區必不可少的,好的娛樂項目,對商業街品質提升尤為重要,如對街區進行高檔休閑化打造,引入旅游演藝等休閑項目,增加游客參與性,提升整體吸引力。
(五)特色化
游客在即將開始的歷史街區的游歷中,最需要的是個性、獨特的旅游產品,這也是吸引他們在此處而不是彼處消費的最關鍵因素。“不開發其特色和特殊的品質,所有城市都可能變得雷同”,因此在對每一個有價值的歷史街區進行旅游策劃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考慮其在自然、歷史、遺產和經濟傳承上的獨特性。在旅游策劃開發和開拓旅游勝地潛力方面所積累的經驗一般不太可能直接應用于其它地方。
(六)體驗化
經濟社會的發展正在由由產品經濟、服務經濟向體驗經濟演進。歷史街區旅游產品的設計應以資源為舞臺,以環境為背景,以文化為內涵,以設施為載體,以服務為支撐,為旅游消費者制造獨特的體驗和經歷。通過調動人們的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使游客獲得身心愉悅的感覺和感受。
(七)生活化
濃郁的生活元素已成為現代旅游產品不可或缺的部件,這也是歷史街區的資源特色之一。現代旅游者更青睞融入生活元素、生活氣息、生活情趣的產品。人們期望不僅觀景、觀光,而且能觀察生活,甚至能有異地生活的親歷。歷史街區內原汁原味的居民生活原態,可作為旅游資源深度利用整合的組成產品。同時,旅游者的參與、社區的參與、與自然人文的交流互動程度,也會成為旅游產品的重要品質。
(八)精致化
旅游市場趨向成熟的標志,是市場的細分和消費的分層。這必然要求產品的精品化,管理的精細化。產品上注重設計的細節,細節構成完美,從而產生精品。大到一個項目的策劃,小到一處景觀的設計,無不體現出“精致化”特性,如運用情趣雕塑、建筑風貌、壁畫小鎮、動感藝術、立體花壇、立體街畫、故事連環畫等景觀小品來體現和營造歷史街區的文化氛圍甚至承載歷史街區文化名片的功能,從設計到落地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貫徹“精致化”的要求。
(九)娛樂化
旅游的主要功能是為了放松身心,享受生活,追求快樂,愉悅自我。因此在旅游產品的設計中也應引入經濟學的快樂指數概念。歷史街區可以充分挖掘民俗娛樂項目,可依托于當地文化,引入演藝,也可舉辦各種參與性項目,展示當地特色文化等。如與電視臺合作舉辦各種購物娛樂項目等,舉辦各種類型的比賽,如美食大賽、攝影比賽等,吸引旅游者參與,提高互動性。
(十)生態化
生態和旅游是一對互為依存的矛盾。歷史街區由于環境、歷史等多方面的局限,承載力尤為敏感。因此尤其需要注意不影響環境,嚴格限制流量,控制約束游人行為。歷史街區的生態化設計包括規劃的生態化、旅游管理的生態化、旅游設施的生態化、旅游行為的生態化、旅游的生態知識普及以及旅游服務的生態化等。
上一篇:精準化打造休閑農業產品 為鄉村旅游注入春風下一篇:旅游地產專題研究
相關內容